配电监控的"时间战":毫秒级响应如何保障用电安全?
2025-10-13 01:17:46
新闻动态
人工巡检模式:依赖人员定期现场检查,故障发现往往滞后数小时甚至数天。发现问题后,还需层层上报、调度维修资源,整个流程漫长而低效。对于突发性故障,人工响应几乎无法避免事故扩大。
智能监控模式:通过部署智能传感器和实时监测终端,基于毫秒级的数据采集和诊断能力,易电务实现了配电室内电气设备7×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征兆,系统可快速识别、诊断和分析,并在秒级时间内发出预告警信息,为故障处理争取宝贵时间。
在数据采集方面,易电务全面推进高精度、高速采集微观波形,可实现最高51200点/s采样频次,实时捕捉配电系统中电流、电压、温度等异常突变信号。
易电务大幅优化“边-端”设备间的底层通信机制,以支持毫秒级数据响应能力。深化“云-边”协同的数据处理机制,强化边缘侧故障研判能力,让告警推送时间(3秒)大幅领先于地方标准和业内同行(10秒-分钟级)。
易电务智能运维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与AI诊断识别,可对配电室内电气设备运行数据越限及环境状态异常进行即时预告警通知。尤其在电气安全预警方面,基于智能分解算法,准确识别和抑制容性剩余电流、谐波等干扰,对真正引起电气火灾的阻性剩余电流进行预警;基于波形特征的AI识别算法,高精度识别三相故障电弧,为电气火灾预警提供全要素支撑。
智能运维模式下,一旦发生短路、过流、越级等故障,就会触发故障录波,通过AI智能识别并进行诊断和告警,快速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点位。可以实现精准判断加快抢修进度,杜绝复发,事后可追溯、分析。
相关文章
新闻动态